- 資料來源:『無意識催眠技巧 丁美月編著』
意識與無意識可以用冰山來作比喻-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部份是我們看的見的部份,可比喻為意識;而隱藏在水面下看不到的部份,則可比喻為無意識(或潛在意識)。無意識的能力巨大無比,往往能左右我們的行動。
人的心中有無意識的存在是項事實,如果不是親身體驗和親眼所見自然無法確定,人在催眠狀態下意識作用變得非常遲鈍。而不表露在外的無意識卻能靈活地發揮作用,例如裁縫師。他們在與別人閒談時,手仍然活動著針線與剪刀,操作自如毫無差錯,這也就是無意識的活動。這是由於習慣使然,把潛在精神轉化為不自覺的動作。
催眠術是精神學-由心理學、生理學、哲學三科融合的科學。如果進入深度催眠狀態中,意識便完全停止,而無意識(或潛在意識)便開始活動,取代意識,掌握著身體各部得指導權,如新陳代謝、內分泌、排泄、心藏功能、腸胃功能肝臟功能等,準確的執行施術者的暗示。產生心理和生理的種種反應。催眠術也能療癒,就是基於這個道理,可應用在療癒身心,次應用在精神修行、自我精神訓練上,他也是增進身心健康的良好方法。
暗示是催眠的基礎
暗示是催眠的基礎,無暗示則無所謂的催眠,故催眠的生命在於暗示的活用──進入催眠的狀態後,所表現的一切動作一切靜止,皆受暗示而來。如要止其病痛,消除惡癖,使身心健康,也要靠適當有力的暗示,才會有效。所以催眠的成敗,完全視其暗示運用的技巧,然而暗示須有以下要點:
.暗示須用莊重的語調
暗示的聲音,應與平常說話的聲音不同,出自丹田且語調莊重,使被催眠者無可反對應因而產生信賴,反之,如用漫不經心的語調,必不生效。
.暗示語言須為現在斷言的,且已假設為真
正確如「你放鬆到最滿意的程度,而非「」你有沒有放鬆。「你的病已經好了」,而非「你的病將好起了」。因為「你有沒有放鬆」、「你的病已經好了」的語氣不肯定含曖昧之意。優柔不斷之言,違反假設前提(假設是真的),其暗示必不生效,故暗示必須為現在斷言的,假設是真的。
.暗示語言須符合技巧性模糊
讓被催眠者保持「技巧性模糊」,也就是不管經驗如何,所使用的暗示,都能讓當事人的經驗自由填補空白。
【例】「你有沒有注意到自己在做些很美妙的事?而非「你看到這座山是不是覺的很美妙?
【例】「想想看,你經歷哪些很神奇的事?而非「回想過去爬山,覺得很特別。因為「你看到這座山是不是覺得很美妙?與「回想過去爬山,覺的很特別。等語氣太特定太明顯了,未給予當事人足夠的創造空間,因此暗示的語言,須符合技巧性模糊。
.暗示的語言須簡單明瞭
冗長複雜的暗示,使當事人不得要領,故暗示的語氣,須簡單明瞭而[盡其要領。
.暗示的語言須適合被催眠者的教育程度
選擇被催眠者能聽懂的語言,若未受教育者,則用平易淺顯的語言;而受過相當教育者,如以平易淺顯的語言,效果必然不彰,倘為外國人,如以當事人之母語(外國語)暗示是最好,故不同教育程度的人須給不同的適當暗示。
.暗示須反覆進行
暗示並非一次就夠了,必須反覆進行。
【例】「你現在已經放鬆了。」、「你身體的哪一部份最放鬆?」、「你現在放鬆到你希望的程度。」
【例】「你的頭痛已經好了。」、「頭已經輕了。」、「精神更爽快了。」
.暗示須與各方面配合
暗示並非單獨用語言就夠了,要各方面配合,效果才會更加顯著。
【例】治療腳痛,可利用「你的腳痛已經好了」的暗示,再配合患處敷藥或行注射治療等……,都能達成一定的目的,而與暗示相得彰。
.暗示須避免有害的
【例】催眠矯正有飲酒癖的人時,應避免給予「今後飲酒必肚子痛」,或矯正有煙癖的人,則避免給予「今後若抽煙必頭痛」等有害的暗示。
.施行「繼續暗示」
所為「繼續暗示」,指凡催眠中給予的暗示,於覺醒後亦能一一去實行,雖一月、一年或數年均能於不知不覺中繼續實行。
【例】「你現在精神好,以後天天精神更好。」──當覺醒後天天精神好。
【例】「你明日見到老板,即打招呼鞠躬。」──當隔日見到老板便會打招呼鞠躬。
【註】暗示的狹義解釋:偏重口語暗示。
暗示的廣義解釋:凡我所能見,耳所聽,手能觸,口所味,鼻所嗅之一切事物,宇宙間包羅萬象。 |